養一隻編織貓
了解詳情▲多篇編織貓爆笑日常四格漫畫,時而搞怪時而令人會心一笑,滋潤都市人疲憊的心靈▼ 書中的編織貓既貪吃又愛睡大頭覺,喜歡聚在一起搗蛋,有時又像個老氣橫秋的老頭;跪坐時姿勢端正,偶爾也出門玩耍或消沉搞搞自閉,也許你養出來的編織貓個性又會不太一樣!? △內附一般大小及兩倍大小編織貓詳細編織圖及製作步驟教學,不怕你不會,只怕你不學!▽ 使用不同粗細、不同形式的毛線∕鉤製途中更換毛線顏色∕使用不同號數鉤針,善用一點小撇步,就可以鉤出掌上型小貓.大型抱枕貓.Q毛貓.色彩繽紛小花貓等各式各樣不同花色大小的編織貓囉~ ▲想幫編織貓製作生活小物也沒問題!本書通通都附給你~▼ 計有編織貓最愛魷魚坐墊.金魚枕頭.鯨魚枕頭.鯉魚旗枕頭.比目魚枕頭.蟲蛹睡袋.洋裝.泳褲.內褲.棉被.坐墊,讓你的編織貓生活更為豐富有趣! 本書特色 紅遍美日.史上第一隻療癒系KUSO貓 只要一隻鉤針,加上一捲毛線,3小時就能做出 一隻專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編織貓, 和牠一同展開既平凡卻又笑料百出的日子吧~。 附錄: ◎編織貓專用床鋪、座墊製作方法 ◎洋裝.內褲.泳褲.蟲蛹睡袋.各式魚型枕頭原寸紙型 作者簡介 NEKOYAMA 1967年出生於東京,在其過往人生的各個階段裡,屢次受到貓兒的鼓舞打氣,而今無論製作何種作品,幾乎都與貓兒有關。其於偶然間迷上了編織玩偶,並以編織貓生身父母的身分,透過網站在全日本增加了許多編織貓粉絲群。目前編織貓仍然在各地持續繁殖中,各個編織貓的網站也越來越充實而豐富。 網站:www5a.biglobe.ne.jp/~mite/ 譯者簡介 王慧娥 淡江大學日文系學士、東吳大學日文系碩士。曾任職流通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現專事翻譯工作。譯有《達人法則──職場不敗50道護身符》、《圖解電池入門》、《天天都想拿的手作包》、《串珠甜點時尚Party》、《用天然素材作居家小物》、《超圖解!不織布幸福小物》、《26款.日雜裝飾花,搭出我的百變鞋&包》(世茂出版);《我是職場人緣王》、《召喚財運的浴廁掃除實踐法》(三采文化);《溫柔手作室內鞋》(積木文化);《裡庭》、《瑞士品牌攻勢》(小知堂文化);《圖解101例 瞭解供應鏈管理》(向上出版)等多本譯作。
巴黎三寶貝
了解詳情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法國主題館邀請風靡歐洲、暢銷美日,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漫畫,首度登台! 是誰拿著遙控器在控制艾菲爾鐵塔的燈光? 是誰把玩具忘在了龐畢度中心的噴水池裡了? 拿破崙真的死了嗎? 住在凡爾賽宮的瑪麗皇后竟然會尿床? 在巴黎寶貝的眼中,浪漫的法國首都究竟變成了什麼模樣? 透過孩子們天真的目光,讓我們走一趟充滿活力的花都,再透過作者細心的注解,帶孩子放眼世界認識巴黎! 一個時髦的法國媽媽,三個調皮的巴黎寶貝! 作者妮可龍白運用簡單的線條搭配鮮明的色彩 簡短的對話激發豐富的想像 一推出便風靡歐洲,更進軍美日 大人愛他們的直率,小孩笑他們的調皮 讓我們一起發現巴黎寶貝,體驗最純真的歐洲風情! 讓我們一起發現巴黎三寶貝─歐洲兒童最喜愛的漫畫! 雖然三寶貝的媽咪是最時尚的巴黎女人,而他們也很法國,但三寶貝就像是上所有的小孩一樣:有時非常迷人,但有時會做許多傻事! 夜晚閃爍的巴黎鐵塔、時尚的伸展舞台、旋轉門後的啤酒屋……,本書帶領我們隨著孩子的目光,一起神遊巴黎! 童年時期的哲學 巴黎三寶貝是非常快樂的角色,他們的故事訴說一種童年的純然愉悅以及擁有孩子的喜悅。我們應該從中學習如何訴說這種喜悅,不只是因為幾千人來分享這個故事,即使生命有時有他的方向,更因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地保有這一份童真,並將它帶入生活之中。 作者簡介 風靡全歐洲的時尚巴黎插畫家 妮可龍白 Nicole Lambert 生於巴黎的一個藝術家庭,童年時期的她喜歡做夢,也熱愛塗鴉、寫故事,生活充滿了各種夢想。16歲的妮可,職業是「封面女孩」,她因此有機會走遍各地、遊歷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經驗更豐富了她的內心的想像, 21歲後,她先後進入巴黎裝飾藝術學校及巴黎美術學校就讀。畢業後的妮可順利成為了法國知名的兒童用品設計師,包括兒童服飾、玩具、家具,同時也創作了許多插圖作品,發表在報章雜誌上。 1983年對妮可來說是重要的一年,她的首部連環漫畫《巴黎三寶貝》在法國最知名時尚雜誌─《費加洛》上發表,畫中以小孩的角度及眼光來看世界,一推出即獲得熱烈迴響,妮可也一夕之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在大眾的喜愛及期待之下她開始致力於《巴黎三寶貝》系列的創作,活潑可愛的「三寶貝」不但在1986年跳進了小螢幕,也陸續成功進軍各國市場,從法國走向世界。 妮可對於自己作品的嚴格把關,驅使她在1998年創辦了自己的出版社。今日《費加洛》雜誌仍然每週刊登妮可的最新插圖,《巴黎三寶貝》已成為雜誌的重要特色;而妮可自己則是在巴黎深處的花園中生活、為「三寶貝」而忙碌著,她熱愛兒童文學、圖畫故事,也喜歡搜集舊童書。她的生活總是被小孩圍繞,從妮可的創作中可以發現,她相信小孩在童年生活看見接觸、聽到的每件事物,都會深刻的影響他們日後的生活。她認為:「小孩最值得一位藝術家全心的投入,研究他們的稚氣、他們的滑稽,他們的深度和驚奇是支持我一生工作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