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河:科學與救贖的追尋
了解詳情湯姆斯河流著的 也是我們的故事 2014年普立茲非文學獎 2014年國家科學院科學圖書獎 《紐約時報》:科學報導新經典 「本書透過精細的研究及報導,把美國紐澤西州湯姆斯河的環境誌娓娓道來, 看了該書後,我就想到台灣的後勁溪,想到日月光…… 這本著作嚴格的說,應稱為環境與意識變遷史這個更大領域的代表作。」 -南方朔 原本孩子自由嬉鬧游泳的河水開始發出惡臭 天天飲用的自來水變的難以下嚥 眼見涓涓河水被化學汙水取代,它帶來繁榮卻留下疾病 十八世紀時,早慧的科學家珀金在家裡的閣樓實驗室意外發現了紫色染料,柏金當下決定輟學創業,從此奠定了西方化學工業的基礎,染料也以各種形式從萊茵河流到大西洋,一路流向美洲,近來更往亞洲前進,為各地帶來經濟成長,也帶來未知的痛苦與災難。 《我們的河》細述染料工業如何在歐洲崛起,怎麼在美洲大陸找到發展的沃土,而窮山惡水之地如何歡天喜地擁抱新經濟帶來的繁榮,在數十年之後民眾才明白要面對怎樣的苦果。書中調查的湯姆斯河雖然在地理上離我們很遠,但當地的經濟發展史,卻在世界各地複製,我們在書中看到,起源於歐洲的染料產業發展史,它為何遷移至美洲,如何站穩腳步,現在又為何落腳亞洲持續發展。 如偵探小說般精彩的情節,從當地居民染病的故事,講到科學起源,產業發展,疾病探討,環境與經濟的兩難。雖然是遠在紐澤西洲的一條河,但卻讓我們想到台灣的愛河、後勁溪,甚至是RCA的工業汙染,這是難得精彩有深度,具科學史史觀,有人文關懷且不灑狗血的環境報導。 得獎紀錄 ■ 2014年普立茲非小說獎 ■ 海倫.柏恩斯坦傑出新聞報導獎 ■ 美國國家科學院傳播獎 ■ 環境保護記者協會瑞秋.卡森獎 各界推薦 ■ 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於一爐的精華著作。──南方朔 ■ 環保報導的經典作品。──牟中原 ■ 科學報導新經典。──《紐約時報》 ■ 讓人入迷,充滿震撼。──《柯克斯書評》 ■ 動人心弦,無法停止閱讀的環境驚悚故事。──美國國家廣播電台 ■ 《我們的河》的故事曲折離奇,令人激動,是當代必讀經典。費根以學者的機敏、新聞人的誠實,以及小說家的戲劇手法,完成這部偉大的著作。──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普利茲獎得主《萬病之王》作者 ■ 既親密又客觀,《我們的河》寫出了在汙染中掙扎的小鎮哀歌。費根寫了一本有力且重要的著作──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普利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 化學時代的史詩──卡爾.齊默(Carl Zimmer)《演化:一個觀念的勝利》作者
Owls: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British and Irish Species
了解詳情Drawing on extensive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this fascinating natural history of one of the oldest species of vertebrate animal, which has always featured prominently in the mythology and folklore of a variety of cultures, covers every aspect of owl taxonomy, anatomy, behavior and ecolog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